本文出處http://consumer.fda.gov.tw/Pages/Detail.aspx?nodeID=272&pid=5221

嬰兒配方奶粉中的?崎氏腸桿菌

食品衛生處蔡岳佐整理


1961年起即有學者報告,嬰兒配方奶粉中?崎氏腸桿菌( Enterobacter sakazakii )引起新生兒敗血症與腦膜炎的病例(1,2),2002年4月美國疾病管制中心(the U. S.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)透露,一批嬰兒配方奶粉含有?崎氏腸桿菌,並可能與一名早產嬰兒受到感染有關,這個懷疑引致美國(3)與澳洲(4)政府下令回收嬰兒配方奶粉。

?崎氏腸桿菌並不是罕見的病原菌,遍布於一般環境中,健康人體的消化道也可以發現它的蹤影。

雖然?崎氏腸桿菌曾在各種食物中被檢測出來,但對一般人來說並無影響,截至目前只有與嬰兒配方奶粉相關的病例發生,?崎氏腸桿菌之所以存在於嬰兒配方奶粉,有三種可能途徑:

  • 生產嬰兒配方奶粉時,所使用的原料有?崎氏腸桿菌。
  • 嬰兒配方奶粉製備時,是先滅菌再進行乾燥的程序,於乾燥程序中有?崎氏腸桿菌污染。
  • 沖泡嬰兒配方奶粉時,因器皿或環境有?崎氏腸桿菌污染。

現今的科技尚無法完全杜絕?崎氏腸桿菌的污染,關於?崎氏腸桿菌存在於嬰兒配方奶粉的問題,國際食品標準委員會(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)目前對嬰兒配方奶粉中微生物的標準只有限制大腸桿菌群(coliforms)的數目,雖然?崎氏腸桿菌屬於大腸桿菌群的一員,目前的標準尚不能完全避免由?崎氏腸桿菌所引發的疾病,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專家學者希望能建立針對?崎氏腸桿菌的食品衛生標準。今(2005)年3月14日,國際食品標準委員會將會於阿根廷首府召開第37屆食品衛生委員會(Codex Committee on Food Hygiene),研擬「嬰兒配方奶粉衛生管理國際規範(草案)」(9)。

聯合國糧農組織(FAO)與世界衛生組織(WHO),2004年2月時在瑞士日內瓦邀請各國專家學者召開研討會,擬出幾個給生產嬰兒配方奶粉業者的建議(5):

  • 鼓勵開發更多無菌的奶粉替代產品。
  • 鼓勵業者加強有效的生產環境監控系統,並以?崎氏腸桿菌為環境衛生的重要指標,以期降低?崎氏腸桿菌於生產環境與嬰兒配方奶粉的分布。

嬰兒因?崎氏腸桿菌所引發的病例相當罕見,1961年至2003年有48個病例,雖然發生率不高,但是一旦發生,後果是很嚴重的,根據報導致死率20%至50%以上,嚴重的腦膜炎與腦炎,感染造成長期性神經病變(6),在較高風險群(不足一歲)的嬰兒當中,最易受?崎氏腸桿菌感染的是出生不足四週的初生嬰兒,尤其是早產、體重不足或免疫力較弱的嬰兒。

由於沖泡好的奶對細菌繁殖而言是很好的培養基,所以,照顧初生嬰兒,除了顧及沖泡奶粉的器皿衛生條件,也要適當掌握餵食的時機,防止細菌繁殖。

許多證據都顯示,母乳遠比嬰兒配方奶粉更有利嬰兒的健康,站在公共衛生的角度,嬰兒初生六個月內完全餵哺母乳,對嬰兒的生長、發育與健康都有很大的幫助。對於不能或選擇不用母乳餵哺的母親必須留意,嬰兒配方奶粉並不是一種無菌的產品,可以採用經無菌處理的液態配方,或以有效殺菌程序處理嬰兒配方奶粉(例如使用沸水沖泡嬰兒配方奶粉或把沖泡好的奶加熱)。

沖泡嬰兒配方奶粉的建議如下(7):

1.沖泡嬰兒配方奶粉所用的水以煮沸過的為佳。
2.以70℃至90℃的水來沖泡奶粉,可以確保滅菌的效果以及避免奶粉結塊。
3.要顧及新鮮度,餵食嬰兒時都要用新鮮沖泡好的來餵食。
4.沖泡好的奶應在沖泡後兩小時,最遲不超過四小時內餵食。任何沖泡好的奶在室溫下存放四小時以上便應捨棄。
5.要等沖泡好的奶溫度降溫才能餵食嬰兒,慎防燙傷。

參考資料:

(1)Urmenyi, A.M.C. and Franklin, A.W. Neonatal death from pigmented coliform infection. Lancet. 1961;1:313-315.

(2)Muytjens, H. L., Zanen, H.C., Sonderkamp, H. J., Kollee, L. A., Wachsmuth, I. K., and Farmer, J. J., III. Analysis of eight Cases of neonatal meningitis and sepsis due to Enterobacter sakazakii . J. Clin. Microbiol. 1983 ;18(1) :115-20.

(3) http://www.fda.gov/oc/po/firmrecalls/meadjohnson03_02.html

(4) http://www.foodstandards.gov.au/mediareleasespublications/mediareleases/
            mediareleases2002/anzfaadvisesusersofp1427.cfm

(5) Enterobacter sakazakii and other microorganisms in powdered infant formula:meeting report, MRA Series 6: http://www.who.int/foodsafety/publications/micro/enterobacter_sakazakii/en/

(6) http://www.who.int/foodsafety/publications/micro/en/qa2.pdf

(7) http://www.who.int/foodsafety/fs_management/en/No_01_Esakazakii_Jan05_en.pdf

(8)Farber, Jeffrey M. Enterobacter sakazakii -new foods for thought? The Lancet. 2004;363:5-6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abyj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